本篇文章内容由[中国幕墙网ALwindoor.com]编辑部整理发布:
年轻人这么在乎钱的话,注定是在设计院呆不长的。
现在这个行情,有工作就应该感恩了,不要再提其他的要求。
给你一栋住宅楼的外立面,这么简单的活儿,你两周都出不来图,说明你的技术真的是还需要历练。
你的年终奖,是你们这几个同事里给的最高的,千万不要和别人说……

这些言论,确实在设计院圈子里流传甚广,几乎成了“经典语录”。
它们之所以“经典”,不是因为正确,而是因为太真实、太普遍,真实得让人窒息,普遍得让人麻木。
每一句话背后,都藏着一套“设计院式PUA”的逻辑:用理想压现实,用未来压现在,用“技术”压“尊严”,用“行情”压“公平”。

一句一句拆解:
“年轻人这么在乎钱的话,注定是在设计院呆不长的。”
翻译:我们这儿钱少是常态,想挣钱就别来,来了就别想挣钱。
问题:工作不是为了钱,那是为了什么?为爱发电?
现实:在乎钱不是耻辱,是生存。房租、饭钱、通勤、父母养老,哪一样不用钱?
“刚毕业,别太在乎钱,踏踏实实学技术,才是出路。”
翻译:你现在不配谈钱,先给我干三年苦力,等你“技术学成”了,我们再谈。
问题:技术学成是谁说了算?标准是什么?三年?五年?还是永远“还差点”?
现实:很多老员工技术早就“学成”了,工资也没见涨多少,反而被年轻人倒挂。
“等你技术学成了,还愁赚不到钱吗?”
翻译:现在没钱是暂时的,未来会好的——但未来是哪一年,我们不保证。
问题:这是典型的“画饼式延迟满足”,用未来的不确定性,换取当下的压榨。
现实:技术不是稀缺资源,廉价技术+无限加班才是设计院的核心竞争力。
“现在外面的单位一个比一个差,年轻人在设计院有活儿干,就比别人强。”
翻译:你能有个坑蹲着就不错了,别挑三拣四。
问题:这是典型的“比烂逻辑”——不是因为我们好,而是因为别人更烂。
现实:有工作≠有尊严≠有未来。
用“感恩”代替“公平”,是职场最隐蔽的剥削。
“给你一栋28层的住宅楼外立面,两周都出不来图,说明你的技术真的是还需要历练。”
翻译:你做不完,是你能力不行,不是我们安排不合理。
问题:28层住宅两周出图,这不是历练,是玩命。
现实:设计院普遍用“技术不行”来掩盖管理混乱、任务过载、流程内耗的本质。
“你看你同事,一级结构+一级建造+高级工程师,才8000,你们2500已经不低了。”
翻译:你看,我们连高级工程师都压榨,你们年轻人还想要多少?
问题:这不是“你不低”,这是“大家都被压得很低”。
现实:用极端个案合理化普遍低薪,是设计院最常用的“比价压薪”手段。
“去年的年终奖给了你2000,是特批的,是最高的,千万别和别人说。”
翻译:我们多给了你点,是恩赐,是破例,是你欠我们的。
问题:2000块,还要“特批”,还要“保密”,这不是奖励,是羞辱。
现实:年终奖成了“情绪价值”,而不是“劳动回报”。
让你感恩,而不是让你算账。
某设计师总结了一句话:
建筑设计院这套话语体系,本质上是用“技术信仰”包装起来的“低成本奴役系统”。
建筑设计院,正在从 “甲方排队敬烟” 到 “被裁时像条狗”的演变,我们把青春葬在了图纸里……

两代人的蓝图,两种人生
1997 年深冬,父亲把蓝图卷成筒,塞进永久自行车前筐。筐里躺着甲方塞的龙井 —— 那时设计院是事业单位,甲方求着改方案,连春节都要托人送腊味。
2025 年,我抱着辞职报告走出甲级院玻璃幕墙。手机震动,房贷逾期短信刺眼:“您本月应还 12789 元,已逾期 3 天”。
同一份职业,父亲的时代是 “建筑师 = 体面”,我的时代是 “画图奴 = 卑微”。这是中国设计院 30 年的血色沉浮。
一、1993-1998:铁饭碗的骄傲,图纸里藏着分房票

① 行业生态:事业单位的 “特权时代”
数据硬通货:1993 年全国仅 3200 家设计院,92% 隶属建设局 / 建委,吃财政饭。员工有事业编制,子女可进机关幼儿园,看病全报。
收入碾压链:设计师月工资 800 元(1995 年社会平均工资 450 元),福利换算成现金,相当于月薪翻倍—— 分房(北京三环内两居室,成本价 1200 元 /㎡)、节日发粮票、夏天发降温费(100 元,够买 20 斤西瓜)。
② 工作日常:甲方捧着现金等盖章
场景切片:
「刘工,您看这方案改一版?」甲方递烟时腰弯成虾米,设计师喝口茶:「下周再说吧,最近忙。」
画图用图板、丁字尺,铅笔削得尖尖的,擦线板擦出毛边。每月加班≤1 次,还是帮朋友做私活(那时叫 “业余设计”,合法)。
行业地位:设计院盖章 = 项目合法,甲方不敢催进度,生怕设计师 “使绊子”。
③ 老工程师的遗憾:
「1996 年,我拒绝了甲方塞的 2000 元现金 —— 现在想想,那可是我半年工资。但那时真觉得,设计院的章子比钱金贵。」
二、1999-2011:黄金十年,数钱数到指甲缝发黑

① 时代东风:房改催生的造富神话
数据暴增:
1998 年房改后,商品房新开工面积从 1.2 亿㎡→2010 年 10.4 亿㎡(暴增 8 倍);
设计院年营收增速 25%,头部院(如华东院)年利润超 3 亿。
薪资跃迁:2010 年,头部设计院设计师年薪 15-20 万(同期上海白领平均年薪 8 万),年终奖发10 万现金(数钱时指甲缝全是墨,那是图纸的颜色)。
② 行业癫狂:甲方排队送设计费
场景切片:
李姐(前某省院所长)回忆:「2007 年,开发商带着现金来签合同,说‘李工,您先收着,方案您看着改’。我们所里年终奖分两次发,元旦发一半,春节发一半 —— 怕员工年前全花光。」
社会符号:电视剧《奋斗》陆涛是建筑师,《我的青春谁做主》高齐穿西装画图纸,建筑师成了 “精英” 代名词。
③ 泡沫里的狂欢:
「2009 年,我带着团队接了 3 个楼盘设计,光是提成就拿了 28 万。那时以为,设计院的黄金永远不会灭。」—— 李姐说这话时,指甲上还留着当年数钱的墨痕。
三、2012-2020:跪着改图,25 岁甲方骂哭 60 岁总工

① 竞争绞杀:人才井喷与甲方夺权
数据雪崩:
建筑专业毕业生:2000 年 2 万→2012 年 12 万(6 倍暴增);
设计院数量:1.2 万家→1.8 万家,民营院占比超 70%;60% 的开发商成立设计部,直接跳过设计院做方案。
薪资畸形:2019 年设计师年薪 18 万(2010 年 15 万),但通胀让购买力降了 30%(15 万在 2010 年能买北京五环 10㎡,2019 年只能买 5㎡)。
② 尊严崩塌:甲方成了 “爸爸”
场景切片:
张工(某省院骨干)讲起最屈辱的一天:「25 岁的甲方代表拍着桌子骂:‘你们设计院怎么回事?方案改 18 版还错!’ 我旁边 60 岁的总工,脸涨得通红,像被当众扇了耳光。最后方案用了第一版 —— 他就是想羞辱我们。」
工作异化:加班时长从每月 40 小时→120 小时(相当于每天多上 3 小时),但加班费从 “按天算” 变成 “义务奉献”。
③ 中年危机的开始:
「35 岁那年,我颈椎病犯了,趴在桌上改图,甲方还催:‘张工,您辛苦下,今晚必须出图!’ 我突然想,我把青春全喂给图纸了,可图纸喂不饱我的房贷。」
四、2021-2024:寒冬绞杀,裁员像赶鸭子上架

① 行业雪崩:房企暴雷与设计院倒闭潮
数据绞杀:2023 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 同比降 35%,3000 家房企破产;
22% 的设计院倒闭 / 停工,存活的裁员率超 40%(某央企设计院裁员 500 人,占比 45%);
设计师平均年薪从 22 万→13.6 万(跌幅 38%),民营院更惨 —— 某乙级院月薪 4000 元,还拖欠 3 个月。
② 逃亡与挣扎:从画图奴到外卖员
场景切片:赵工(70 后,前甲级院所长):「2023 年,我开滴滴第一个月赚 8000 元 —— 比设计院 last month 工资还高。有天深夜接了个单,乘客是以前的甲方,他认出我,尴尬地说:‘赵工,没想到您……’ 我笑着回:‘挺好的,至少不用改图了。’」
转行潮涌:47% 的设计师转行,32% 去互联网(做 UI 设计,月薪 1.2 万),25% 送外卖 / 开滴滴(时薪 15 元,比画图时薪高)。
③ 年轻人的绝望:
95 后小王投 200 份简历,仅 1 家民营院要他,月薪 5000 元。HR 说:「我们要能加班的,试用期 6 个月,工资打 8 折。」 他盯着简历上的 “建筑学硕士”,突然觉得学历像个笑话。
五、设计院四阶段对比:从 “人上人” 到 “人下人”

六、破局:在废墟里找光
① 转型:踩中新兴赛道
新能源设计:前建筑设计师转型光伏设计,年薪 30 万(甲方是央企,回款稳,还不用改图);
乡村振兴:县城设计院接老旧小区改造,一年做 120 个项目,营收增 80%(政策补贴 + 县城缺设计人才,甲方尊重专业)。
② 出海:啃下 “硬骨头”
铁四院海外项目占比 25%,薪资比国内高 40%(非洲、拉美基建潮,中国标准输出,甲方不敢随意改方案)。
③ 下沉:扎根县城市场
某区级设计院放弃高端住宅,主攻乡镇污水处理、农房改造,利润率从 5%→18%(县城甲方说:“你们是专家,我们听你的。”—— 久违的尊重)。
七、写给所有设计人:我们的青春,不该被辜负
有人说,设计院的故事是 “一代天之骄子,被时代碾成齑粉”;
但更该记得 ——
那些被图纸磨破的指尖,那些改了 20 版的方案,终究撑起了中国城市化的骨架:
上海中心的幕墙里有我们的计算,港珠澳大桥的曲线藏着我们的熬夜,县城里的第一栋电梯房,是我们画的第一张图。
如果你还在坚守:拥抱 BIM+AI(让画图更高效)、扎根细分领域(如城市更新,甲方还需要你)、学会对无理要求说 “不”;
如果你选择逃离:把设计院的 “死磕细节” 和 “抗压能力”,变成新领域的武器—— 毕竟,能在设计院活下来的人,都有一副钢筋铁骨。
时代会淘汰落后的行业,但永远不会辜负真正的强者。
那些在图纸里耗过的夜,流过的泪,终会变成你人生的铠甲。
欢迎在评论区分享,让我们抱团取暖 —— 毕竟,我们的青春,都葬在了同一片图纸里。
